2月11日,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以下简称“西港特区”)产城融合规划讨论会在无锡万象城杉庄举行。作为中国的境外经贸合作区,西港特区位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上。2007年,以万象城集团为主导,联合无锡华泰公司、柬埔寨国际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建设,经过近10年时间,西港特区无疑已经发展成为柬埔寨最大、基础配套设施相对完善的工业园区。
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公司董事长陈坚刚表示,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顺势而为,抓住机遇,继续建设运营好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是西港特区公司重点研究的课题。接下来,西港特区公司要从建设招商转向管理运营,从单一工业园区开发走向产城一体化发展,从建设开发商转为打造生态平台的城市运营商,全力打造特区2.0升级版。
打造柬埔寨的“深圳”
“2016年6月,招商满100家以后,柬埔寨首相洪森率领了一众部长到园区进行了一个‘百企入园’的庆典仪式。在庆典仪式上,洪森首相表示西港特区是他的‘亲儿子’,也希望能够打造成一个柬埔寨‘深圳’。”陈坚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他们后来提出了要进一步打造2.0版西港特区的想法,9月份就开始做具体的规划。
陈坚刚透露,目前计划已经初步定下来了,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其实部分项目在规划过程中已经开始实施了,包括员工的公寓楼、柬埔寨员工的宿舍、商铺、学校等在2017年内可以交付使用。”
西港特区总体规划面积11.13平方公里,首期开发面积5.28平方公里,以纺织服装、箱包皮具、五金机械、木业制品等为主要发展产业,建有160栋厂房和一座大型污水处理厂。目前已引入来自中国、欧美、日韩等国家及地区的企业109家,其中包括94家中资企业,13家第三国企业,2家柬埔寨当地企业,区内从业人员1.6万名。
特区2.0升级计划完成后,园区方面的目标是形成300家企业(机构)入驻,8-10万产业工人就业的配套功能齐全的生态化宜居新城,打造柬埔寨的“深圳”。
在陈坚刚看来,真正的概念应该是西哈努克省打造成柬埔寨的深圳。“因为西哈努克省的地理位置与深圳相似,三十年前的深圳是个小渔村,而现在的西哈努克省也还是个‘小渔村’;深圳是通过建设特区、改革开放等政策发展成为现在的深圳,柬埔寨政府希望能够建设一个经济特区,来学习这种建设模式。”
然而,柬埔寨目前工业门类不够齐全,主导产业还是以农业、旅游业、纺织业等行业为主,尚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短期内不可能像深圳一样拥有高科技、较全面的产业门类、创新企业等,这是若干年以后的构想。”他说,要变成工业化的国家,柬方提出了要把西哈努克省发展成一个工业化的省,各种门类的产业进驻后才能完善工业门类。柬埔寨政府在《2015-2025工业发展计划》里提出了这个战略,这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吻合。
升级港口服务是关键
在陈坚刚看来,西港特区公司的工作重心从工业园区的建设招商转向管理运营,是2.0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涵。
第二个内涵是,要从工业园区走向产城一体化。“因为只有工业没有城市配套是迈不开腿的,或者说是迈不开大步的,因为这个工业园区离西港市还有十多公里,相应的城市配套比较欠缺,要招得到、留得住(人才),相应的城市配套还需要加强。”他说,通过产城一体化、产城融合,从工业园区形成一个产业新城,进而形成柬埔寨西哈努克的新市中心。
第三个内涵是通过产城融合,将工业园区打造成一个结合国内资源发展的城市运行商平台。第四个内涵则是,通过今后的发展,更大范围地服务好柬埔寨的战略,把西哈努克省作为一个特区示范省来打造。在陈坚刚看来,西港特区在发展工业、产城融合方面能够作为这个战略的引擎与示范。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许利平曾经去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考察过。在他的印象中,西港特区周围的基础设施比较差。
“柬埔寨基础设施差、效率低、物流成本高是西港特区需要改善的地方。”许利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连接金边至西哈努克港的首条高速公路通车后,有助于改善这些劣势,但是还有一个短板就是港口服务落后。在许利平看来,升级港口服务是关键。
据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经参处网站消息,柬埔寨国务兼公共工程与运输大臣孙占托在2016年5月曾表示,柬埔寨计划向日本申请一亿美元贷款,用来增建西港新集装箱码头项目。该项目预计2017年开始兴建,于2021年建成启用。据统计,2015年西港货物吞吐量达376.33万吨,增长9.91%;货柜吞吐量达39.18万标准货柜,增长17%。
在许利平看来,园区从建设招商转向管理运营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吸引更多的企业进驻,因为一些中资企业会担心园区地价上涨,不敢贸然入园,而对于园区管理者来说,投资10年赚钱是根本,因此转型做管理运营是必然的。
园区升级导致地价上涨,有可能无法吸引新的企业进驻,但是园区配套设施不升级又无法留住人才、留住原有的企业。这个比较尴尬的问题,也是园区管理者在升级改造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升级配套服务增强吸引力
钱志平到柬埔寨已经有三年了,身为万象城国际制衣有限公司柬埔寨工厂厂长的他一年有两次机会回国,但是这次过年他却没有选择回国与家人团聚。“这样可以把假期留给下面的员工,让他们回去多待一段时间。”钱志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万象城国际制衣有限公司进驻西港特区已有六个年头,在这里投资了约200万美元,这样的投入在同类型企业里算正常。该工厂目前共雇佣了18名中国员工,他们基本上是工厂管理层,而柬埔寨员工数则有约700人,在每个车间还安排了精通中文的柬埔寨翻译以便两国员工交流。
在钱志平看来,公司当时选择在西港特区设立工厂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国内工资上涨,另一个则是客户方面也希望能到柬埔寨进行加工,因为这样加工成本相对较低。“毕竟我们是做外贸生意的,客人也有这样的需求。”
据柬埔寨劳工与职业培训部在2016年5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柬埔寨失业率仅为0.7%。而在2016年,该国制衣制鞋业最低工资从2015年的128美元增至140美元(不包括其他奖金和补助)。
“经过2.0升级版的打造,我们可能在配套服务方面会占有优势,生活条件可能会有所改善,配套的企业也会相应增加,那在成本方面也会有所下降。”钱志平认为,如果改造规模大的话,肯定相应的费用会减少。
据了解,园区方面在进行2.0升级规划的时候曾对园区内的企业进行过调查。钱志平希望,园区生活设施方面能够更为健全一些,主要是日常生活方面,不用去到很远的地方采购生活用品。另外,住宿条件方面可能也会在这次2.0升级改造中得到改善。
“现在(人才)来了以后都没有住的地方,都是比较简陋的宿舍,在园区内建造公寓等设施可以让他们拎包入住,有助于留住人才。此外,园区里面有没相应的娱乐设施、没有购物场所,如果有了商场等场所,能够形成一个非常好的氛围以留住人才。”此外,陈坚刚表示,园区还需要建立配套的学校,无论是中方还是柬方的员工子女都可以在园区内就学,得到更好的教育,员工也可以安心地工作。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