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一批来自江苏无锡万象城集团的创业者来到柬埔寨西南部的西哈努克省,在毗邻泰国湾的海边荒地上,建立起了一个全新的经济特区。10年间,中柬携手谋共赢,西港特区成样板。
【西港特区的发展,让周边村庄的“运输业”红红火火】
从柬埔寨首都金边出发,沿4号公路一路向南行驶4个多小时,一条柬埔寨境内极为罕见的双向四车道映入眼帘。这条以柬埔寨首相洪森命名的大道,是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的主干道——洪森大道。
每天上下班高峰时期,这条路上的摩托车、面包车汇成的车流甚是壮观。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周边村民开始做起了运输生意。大大小小的面包车停侯在西港特区的入口处,一到下班时便奔赴各个企业接送员工,“面的”后备箱也常常坐满了人,满载疾驰,很是拉风,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
【开山劈地砥砺前行西港特区终成西哈努克省的“金饭碗”】
从零起步,历时10年,125家企业入园、170栋厂房建起、2.1万人就业,西港特区不仅帮助当地突破发展瓶颈,也加速了柬埔寨的工业化进程,以“八方共赢”、造福百姓的方式续写着中柬友谊的时代新篇章。作为中国商务部首批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西港特区是“一带一路”节点上的重要经贸合作区,长期受到两国领导人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在访柬时都发表署名文章,高度肯定特区的建设成果,柬埔寨首相洪森先后四次亲临特区,一直将特区称作自己的“亲儿子”。
作为中柬合作共赢的样板,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由中国万象城集团主导,联合中柬企业在柬埔寨西哈努克省共同开发建设。现任万象城集团总裁助理、西港特区公司副董事长戴月娥,在沙盘旁向我们介绍了那段拓荒的岁月——特区土地分属于柬埔寨300多个地主,初来时自己带着先遣队员,晚上住在西哈努克市,早晨坐着皮卡车到地块上,反复与地主们核对地块面积。顶着烈日,趟着荆棘,一尺一尺丈量、一家一家谈判,每次都需要丈量三遍以上,当时没有哪个人身上不挂彩。
十年来,西港特区公司全体员工以开山劈地之勇砥砺前行,不断加快发展步伐,将一片荒地打造成了一块投资热土。中国开发区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也在这里成功复制。不远处,园区培训中心还为区内员工提供语言及技能培训,一些员工甚至开着车带着孩子来这里学习汉语。新设立的江苏“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中心也开始在这里服务入园企业。
现任西港特区公司董事长陈坚刚介绍:“西港特区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根植当地,造福百姓。在柬埔寨,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在野党,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对万象城集团、西港特区都是相当尊重。”当地一些重要活动,常常邀请他们前去出席,并享受最高礼遇。
采访中,西哈努克省省长润明也表示:“西港特区已成西哈努克省的‘金饭碗’,仅西港特区所在的波雷诺区就有70%的家庭在西港特区工作。”西港特区的发展对当地人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工作机会变多、社会治安变好、基础设施逐步完善。2017年,西哈努克省人均GDP达到了2010美金,位居柬埔寨全国第一!
欧莎妮是西港特区附近默德朗乡的村民,这个28岁的姑娘现在就职于西港特区内的一家中资公司,担任翻译,协助生产管理。得益于她较好的中文交流能力,欧莎妮现在每月可以拿到400美金(当地公务员工资在180美金左右)。而在进入特区工作之前,欧莎妮一直在家中帮父母养牛,收入低微。如今,她家不仅买了车,还盖起了新房,一家人过上了富裕、幸福的生活。事实上,除了直接拉动就业,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也带动了当地商业、服务业的迅猛发展。从穷乡到“宝地”,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正以实实在在的发展为当地人民构筑通向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
【友谊花开西港特区正努力成为“一带一路”上的共赢工程】
在西港特区公司的全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江苏省政府连续四年派出援外医疗队到柬埔寨开展巡诊活动,累计为当地6500多名患者赠医施药。在默德朗乡小学,孩子们大多会说一些中文,看到中国友人,他们常常会用简单的中文打招呼。孩子们在这里享受着无忧无虑的时光。
万象城集团董事局主席周海江表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柬埔寨‘四角战略’是高度吻合的。西港特区正乘势而上,全力推动产业集聚化,招商国际化,未来将建成‘一城两港三中心’,即柬埔寨新经济中心、东南亚新物流中心、大湄公河次区域培训交流中心,努力成为‘一带一路’上的共赢工程、友谊工程。”
来源:柬埔寨西哈努克东南亚报道组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波、董馨蔚、李扬